前言
这个笔记其实是在2022年1月8日记下来的,当时还在阿里巴巴工作,利用闲余时间看了读书笔记再次记录下来的。然后一搁置就到了2025年1月4日,都快三年了。
再读《让大象飞》笔记
-
如果你花太多的时间思考一件事,那么你永远也无法做成这件事。
-
帕金森定律指出:“为了填满完成工作所预先分配的时间,人们会人为地扩大自己的工作量。”如果你给某人6个月的时间来制订一份商业计划书,他们就会用6个月的时间来做这件事。
-
韩国人对于帕金森定律实在是太熟悉了。他们要求员工持续不断地加班来表现对公司的忠诚和奉献。韩国人总喜欢这样说,他们比亚洲其他国家的任何人工作都更努力,工作时间也更长。那么为什么韩国的生产率在所有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国家中并不是处于最顶尖的呢?答案非常简单。做同样的工作韩国人花了更长的时间。如果他们必须待在办公室里直到晚上10点,那么为什么要在下午5点前就完成所有的工作呢?
-
这也是在“创始人空间”我们更倾向于开展短期的、强化孵化课程的部分原因。我们很多竞争对手的孵化项目会持续6个月或更长的时间,我对此感到有些遗憾,他们的时间确实太长了,把整个过程拖拉这么长的时间没有任何意义。我们的做法则正好相反,我们常常把孵化课程压缩到一个月或者更短的时间里,在这样的孵化过程中创业者会被浸泡在创意、课程、辅导以及各种不同机会的洪水中。
-
逼自己一把,你才知道你有多优秀
-
我把这种状态称为创新冲刺,这里是我对于如何进行创新冲刺给出的方案。首先将整个过程拆分成定义明确的几个不同的冲刺阶段,每一次冲刺都应该聚焦于一个分拆后的特定目标。比如,你可以这样设定冲刺的目标:确定客户的需求、验证商业模式或者推出一台原型机。在创业过程中的任何一步都能转化成为一次冲刺。
-
设立“创新休整期”
-
耐克的首席工程师艾伦·维斯特(Aaron Weast)这样说道:“如果我们把自己约束在一个核心竞争力的小圈子里,我们就会对自己造成伤害。你需要有打破这个圈子的意愿。”
-
在Facebook,他们鼓励所有的员工都尊奉三个信条: •动作要快而且还要打破条条框框。 •如果你没什么可担心的,那么你又会如何去做? •把人放在事情的核心位置。
-
一个马上就能强力执行的好计划,要比一个下周才能到手的完美计划好很多。 乔治S巴顿将军美国军队指挥官
-
在历史上绝不缺乏各种摇头族的事例,实际上在摇头族中有很多人都是聪明人,只不过他们没能看到事物的全貌。无论你自认为有多么的聪明,永远也不要自以为你能够预测未来。
-
- 如果下面这些人都无法预见下一波社会变革的海啸,那么你也同样无法做到: •托马斯·爱迪生曾有一句名言:“留声机没有任何商业价值。”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罗伯特·米利肯(Robert Milliken)曾说过:“人类绝无可能有能力来释放原子的力量。” •西部联盟电报公司(Western Union)的总裁威廉·奥顿(William Orton)曾这样说:“这种‘电话’有着太多的缺点,不太可能被真的当作一种正式的通信工具。” •华纳兄弟影片公司的创始人哈里·华纳(Harry Warner)曾大声地宣称:“谁又会想听演员说话呢?”
-
动作要快。与一些庞大的竞争对手相比,速度才是你的主要优势之一。 萨姆·奥尔特曼 Y Combinator 1总裁
-
速度意味着一切
-
毫不犹豫地一次次按下重启按钮
- 不要担心失败;你只要做对一次就行了。 德鲁·休斯敦 Dropbox的联合创始人
Robin At Xiamen Jimei Apartment on Jan. 04th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