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bin的主页

“为了避免对人性失望,我们必须首先放弃对人性的幻想。”

——亚伯拉罕·马斯洛

关于本书

这本书应该是在大三上《商务模式创新》课程上了解到的。当时只讲到产品设计要考虑到马斯洛的“需求层次”,我就把这本书加到书单中了。当时还有几本书是《竞争优势》、《竞争战略》等。

最后,引用一句王尔德的话:

"人生只有两种悲剧,一种是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另一种是得到了。”

精华句子

  • 人生有两种悲剧: 实现梦想和失去梦想。 —— 狄更斯
  • 非动机的行为是表达性的、无目的的;动机行为带有目的。
  • “What a man can be, he must be. This need we call self-actualization.” – Abraham Maslow
  • “If you only have a hammer, you tend to see every problem as a nail.” – Abraham Maslow
  • Always be yourself, express yourself, have faith in yourself, do not go out and look for a successful personality and duplicate it. — Bruce Lee

读书摘要

NOTES FROM 《动机与人格》

译者前言 关于马斯洛的需要 层次论 December 11, 2018

当这些需要得到满足后,又有来源于新的(更高级的)动机出现(emerge)了,……(黑体字是笔者添加的) 如果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都很好地得到了满足,爱、感情和归属的需要就会产生,……

译者前言 关于马斯洛的需要 层次论 December 11, 2018

在高级需要出现之前,必须先满足低级需要

第二版前言 December 11, 2018

我们从王尔德身上吸取的教训是,必须警惕我们自己的愿望——因为我们的愿望得到满足时往往会发生悲剧。

第二版前言 June 19, 2019

规范性的热情

第二版前言 June 19, 2019

喜欢的是它原来的样子和将来的样子,并没有改变它或者改善它的冲动

第二版前言 June 19, 2019

对任何事物都需要极大的爱才能够听其自然,让它保持原样,任其随意发展。一个人可以极其纯真地热爱自己的孩子,从而允许他按照自身的内在倾向性发展

第二版前言 June 20, 2019

一个“有利的先决条件”的复杂分类系统使我们有可能向自我实现和完整人性方面进行发展

第二版前言 June 20, 2019

这些物理、化学、生物学、人际、文化的条件对个人至关紧要,最终竟达到了决定能否向个人提供人类的基本必需品和基本“权利”的程度,一个人只有拥有这些必需品和基本“权利”,才能有足够的力量、足够的人性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第二版前言 June 20, 2019

最后,我想就本书作为一种向人本心理学(它已经被称为“第三势力”)的过渡说几句话。尽管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它还不甚成熟,人本主义心理学却已经打开了研究所有这些被称为超越的和后人本的心理现象的大门,而行为主义和弗洛伊德学说的内在的哲学局限性则从原则上将这些资料封闭起来

写在前面的话 亚伯拉罕·马斯洛的影响 June 21, 2019

一个人除非在生命的每一时刻都敢于倾听自己,倾听他自己的自我,否则他不可能明智地选择生活。 ——亚伯拉罕·H·马斯洛 《对人性的进一步探索》,1970

写在前面的话 亚伯拉罕·马斯洛的影响 June 21, 2019

马斯洛对人性的研究使他得到许多的结论,其中包括以下核心观点: (1)人类有趋向于健康、创造性和自我满足等更高层次的内在趋势。 (2)神经症可以被认为是对自我实现趋向的一种阻断。 (3)一个有协同作用的社会的演进是一个自然和基本的过程。它是这样一种社会:在其中,所有的个体都可以达到自我发展的高级层次,但又不会妨碍他人的自由。 (4)商业效率和个人成长并不是不相容的。事实上,自我实现的过程使每一个个体都趋向于最高的效率水平。

写在前面的话 亚伯拉罕·马斯洛的影响 June 21, 2019

20世纪前半叶可以目睹对浪漫主义时代的反动:生物学被僵化的达尔文主义所支配,哲学被各种形式的实证主义和理性主义所左右,而科学则被决定论所主导。于是,可以这样来概括这以后的情景:如果我们能够建造一台超大型的计算机,输入我们现有的所有科学知识,那么这台计算机就能够接管科学发现的未来。

写在前面的话 亚伯拉罕·马斯洛的影响 June 21, 2019

马斯洛最伟大的长处就是他提出重要问题的能力。他向心理学提出了对于我们所有人的生活都是核心的问题:做一个好的人类成员是什么意思?人类有能力达到些什么?是什么造就了快乐的、有创造性力的、需要得以满足的人类?如果我们不知道人类的可能性是什么,我们又怎么能够判断出一个人是否已全面地实现了他或她的可能性呢?我们怎样才能真正地超越童年时代的不成熟和不安全感?在什么环境中我们可以做到这一点?我们怎样才能发展出人性的完整模型,其中既包括我们非凡的可能性,又不失去我们非理性、非成就性的一面?是什么在激励着心理健康的个体?

第一章 动机理论引言 June 24, 2019

达到目的的可能性 杜威(Dewey,1939)和桑代克(Thorndike,1940)强调了动机的一个重要方面,即可能性。

第一章 动机理论引言 June 21, 2019

我们的第一个命题声明:个人是一个一体化的、有组织的整体

第一章 动机理论引言 June 22, 2019

掠过意识的往往是对衣服、汽车、友谊、交际、赞扬、名誉以及类似事物的欲望。习惯上,这些欲望被称为次级的或文化的驱力,并且被视为与那些真正“值得重视的”或原始的驱力(即生理需要)各属不同等级。

第一章 动机理论引言 June 22, 2019

人是一种不断需求的动物,除短暂的时间外,极少达到完全满足的状态。一个欲望满足后,另一个迅速出现并取代它的位置,当这个被满足了,又会有一个站到突出位置上来。人总是在希望着什么,这是贯穿他整个一生的特点。

第一章 动机理论引言 June 22, 2019

动机理论的创立者们对于以下两个事实从未给予过适当的尊重:第一,人类只能以相对或者递进(one-step-along-the-path-fashion)的方式得到满足;第二,需求似乎按某种优势等级、层次自动排列。

第一章 动机理论引言 June 24, 2019

任何动机理论都必须考虑到:机体通常表现为一个整体,但有时则不然。这

第一章 动机理论引言 June 24, 2019

一个人的收入增加后,他发现自己的希望活跃起来,并且积极地为获得几年前从未梦想过的东西而奋斗。一般的美国人希望有汽车、冰箱、电视机,因为获得这些东西的确是可能的事情,他们暂时没有获得快艇或飞机的奢望,因为这些东西实际上距普通的美国人还较远,而且很可能他们在无意识中也不存在有这样的希望。

第一章 动机理论引言 June 24, 2019

这些本能给本我以能量。但本我没有组织,没有统一的意志,只有遵循快乐原则的追求本能需要的满足的冲动。

第一章 动机理论引言 June 24, 2019

然而杜威的论点是,成年人的所有冲动,至少是特有的冲动,是与现实结合,并且受现实影响的

第二章 人类动机理论 June 24, 2019

广泛的注意。 自尊需要的满足导致一种自信的感情,使人觉得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有价值、有力量、有能力、有位置、有用处和必不可少

第二章 人类动机理论 June 24, 2019

某种需要一旦满足,就不再起积极的决定作用或者组织作用。 这意味着什么呢?举例说明,一个基本需要得到满足的人就不再有对自尊、爱、安全等的需要。如果说他还有这类需要,就好比是打禅语似的说一个人吃饱了仍然饥饿,或者一个瓶子装满了仍然空着。如果我们讨论的问题是当下存在的动机,而不是过去的、未来的或可能的动机,那么已经满足了的需要就不必计算在内。

第二章 人类动机理论 June 24, 2019

如果所有的需要都没有得到满足,并且机体因此而受生理需要的主宰,那么,其他需要可能变得似乎全然消失,或者退居幕后。这时就可以公正地说,整个机体的特点就是饥饿,因为意识几乎完全被饥饿所控制。

第二章 人类动机理论 June 24, 2019

当人的机体被某种需要主宰时,还会显示出另一个奇异的特性:人关于未来的人生观也有变化的趋势。对于一个长期极度饥饿的人来说,乌托邦就是一个食物充足的地方。

第二章 人类动机理论 June 24, 2019

如果饥饿得到满足,它在人们目前的原动力中就变得无足轻重了

第二章 人类动机理论 June 24, 2019

最稳定和最健康的自尊是建立在当之无愧的来自于他人的尊敬之上,而不是建立在外在的名声、声望以及无根据的奉承之上。

第二章 人类动机理论 June 24, 2019

一个人能够成为什么,他就必须成为什么,他必须忠实于他自己的本性。这一需要我们可以称之为自我实现(self-actualization)的需要。

第二章 人类动机理论 June 24, 2019

类似人类好奇心的东西很容易在高级动物身上观察到。猴子会把东西撕碎,把指头捅进窟窿,在各种情境中进行探索,在这些情境中,不大可能有饥饿、害怕、性欲、安抚等需要的存在

第二章 人类动机理论 June 24, 2019

对于心理健康者进行的研究表明,作为这一类人的一个特征,他们着迷于神秘的、未知的、杂乱无绪的或未得到解释的事物。

第二章 人类动机理论 June 24, 2019

对于有些人来说,自尊似乎就比爱更重要

第二章 人类动机理论 June 24, 2019

另有一些显然是天生具有创造性的人,他们的创造驱力似乎比其他任何一种反向决定因素(counter-determinant)都重要

第二章 人类动机理论 June 24, 2019

有一些人的志向水平可能永远处于压低或者压抑状态,也就是说,在层次序列中占劣势的目标可能干脆被丢失,并且可能永远消失,结果,这个在一种很低的生活水平上度日(如长期失业)的人,可能在余生中继续仅仅满足于获取足够的食物。

第二章 人类动机理论 June 24, 2019

所谓心理变态人格是永久丧失爱的需要的另一个例证。根据掌握的很多材料来看,这些人从生命的头几个月开始就缺乏爱的哺育,现在已经永远丧失了爱的需要和给予爱的能力以及接受感情的能力(就像动物因出生后并未立即锻炼而丧失了吸吮或者啄食的反应能力一样)。

第二章 人类动机理论 June 24, 2019

等级颠倒的另一个原因是,当一种需要长期得到满足后,这种需要的价值就可能被低估。从未体验过长期饥饿的人很容易低估饥饿的影响,将食物看成无足轻重的东西

第二章 人类动机理论 June 24, 2019

如果一个需要得到满足,则另一个需要相继产生。

第二章 人类动机理论 June 24, 2019

基本需要的分类还试图重视具体的欲望在不同文化中的表面差异背后的相对统一性。

第二章 人类动机理论 June 24, 2019

随着我们对他们了解的加深,我们似乎会发现越来越多的共同点。于是我们认识到,最惊人的差异不过是表面的,而不是根本的,例如,发型和衣服款式的差异,食物喜好的差异等。

第二章 人类动机理论 June 24, 2019

表达性行为与应对性行为(机能性的努力与目的性的追求)之间具有根本的区别。表达性行为并不试图做什么,它只是人格的反映。愚笨者言行愚笨,并不是他想要或者试图这样愚笨,不是他有这样的动机,而完全是由于他就是那样。同样,我说话时用男低音而不用男高音或女高音也是一个道理

第二章 人类动机理论 June 24, 2019

这个理论是以人类,而不是以任何低级的、并且可能是更简单的动物为出发点的。

第二章 人类动机理论 June 24, 2019

日常的有意识的欲望应该被看作是征兆,是更基本的需要的表面指示物,假如我们只承认这些表面的欲望的表面价值,我们就会发现自己处于一种完全的混乱状态。

第二章 人类动机理论 June 24, 2019

挫伤不重要的欲望不会导致心理病理后果,但挫伤根本上重要的需要却肯定会导致这种后果。

第三章 基本需要的满足 June 25, 2019

人类动机生活组织的主要原理是基本需要按优势(priority)或力量的强弱排成等级

第三章 基本需要的满足 June 25, 2019

任何需要的满足所产生的最根本的后果是这个需要被平息,一个更高级的需要出现

第三章 基本需要的满足 June 25, 2019

任何需要的满足,只要是真正的满足,也就是对基本需要而不是对神经症需要或虚假需要的满足,都有助于性格的形成(见下面)

第三章 基本需要的满足 June 25, 2019

除了这些一般后果外,特定需要的满足和过分满足还有一些特殊的后果。例如,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下,安全需要的满足会特别产生一种主观上的安全感、更安稳的睡眠、危险感消失、更大胆、勇敢等。

第三章 基本需要的满足 June 25, 2019

教会孩子从各个方面寻求感情,并且对感情怀有永不熄灭的渴望的最好途径是,在一定程度上拒绝给他们爱

第三章 基本需要的满足 June 25, 2019

在健康人身上发现的对于环境的相对独立性当然不意味着与环境缺乏来往,它只意味着在这些关系中,人的目的和天性是根本性的决定因素,环境不过是达到自我实现目的的手段

第三章 基本需要的满足 June 25, 2019

只有体验了丧失、困扰、威胁甚至是悲剧的经历之后,才能重新认识其价值

第三章 基本需要的满足 June 25, 2019

特别是那些对实践没有热情,死气沉沉、意志薄弱、无法体验神秘感情,对享受人生、追求快乐有强烈抵触情绪的人,让他们去体验失去幸福的滋味,从而能重新认识身边的幸福,这是十分必要的。

第四章 重新考察本能理论 June 25, 2019

如果我把麦克利什(Archibaeb Macleish)的那首诗略加诠释,我们可以说: 一个人并不想要成为什么。 他本来就是如此这般。

第四章 重新考察本能理论 June 25, 2019

本能论者和他们的反对者的严重错误都在于用非此即彼的两分法而不是按程度的差异来考虑问题。

第四章 重新考察本能理论 June 25, 2019

任何一个需要的满足,随着它的逐渐平息,其他曾经被挤到一旁的较弱的需要就登上突出的地位,力陈自己的要求。需求永不停息。一个需要的满足产生另一个需要。

第五章 需要的层次 June 27, 2019

高级需要与低级需要有着不同的特性,但有一点是相同的:两者都必须属于基本、天定的人的本性,它们不会异于或违背人性,它们是人性的一部分

第五章 需要的层次 June 27, 2019

越是高级的需要,对于维持纯粹的生存也就越不迫切,其满足也就越能更长久地推迟,并且,这种需要也就越容易永远消失

第五章 需要的层次 June 27, 2019

高级需要的满足能引起更合意的主观效果,即更深刻的幸福感、宁静感以及内心生活的丰富感。安全需要的满足最多只产生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第五章 需要的层次 June 27, 2019

需要的层次越高,心理治疗就越容易,并且越有效。而在最低级的需要层级上,心理治疗几乎没有任何效用。例如,心理治疗不能止住饥饿。

第五章 需要的层次 June 27, 2019

人性中最好的冲动显然是内在所固有的,而不是偶然的和相对的,认识到这一点对于价值理论来说一定有着巨大的含义

第六章 非动机的行为 June 27, 2019

一、应对与表达 以下是应对性行为和表达性行为的差别的要点概述。 (1)目的或非目的 根据定义,应对是有目的、有动机的,而表达则常常是没有目的和动机的。 (2)尝试不去尝试的悖论 应对需要作出努力,而表达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无须费力。艺术表达当然是一个特殊的、处于两者之间的例子,因为在此,人通过学习而变得具有表达力(如果成功了的话)。人可以尝试放松。 (3)外在与内在决定性因素 应对更多地是由外界环境和文化变量决定的,表达则主要取决于机体本身的状态。由此可以推出,在表达和深层性格结构之间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所谓的投射试验可以被更确切地称为“表达性”试验。 (4)习得或非习得 应对通常是后天学习的结果,而表达通常不会是学习、释放、解除抑制的结果。 (5)控制的可能性 应对更容易被控制(更[…]

第六章 非动机的行为 June 27, 2019

美国心理学由于受到美国文化的影响,过分实用化,过分清教化,具有太多的目的性

第六章 非动机的行为 June 27, 2019

在应对行为的决定性冲动中,总是包括需要、目标、意图、功能或目的。这种行为的出现是为了完成某件事情,例如,走向某个目的地、采购食物、寄信、做书架或者为薪水而工作

第六章 非动机的行为 June 27, 2019

表达性行为只不过表现、反映或者表达了机体的某种状态。的确,它往往就是那种状态的一部分,例如,低能者的愚笨、健康者的笑容和轻快的步态、和善者的仪表、美女的娇柔,颓丧者绝望的表情、委靡的姿态、松弛的肌肉,以及书法、行走、举止、跳舞、笑的风格等,这些都不是有目的的,它们没有目标。它们不是为满足需要而做出来的。

第六章 非动机的行为 June 28, 2019

一句话,发展是从内部而不是从外部进行的。似非而可能成立的是,最高级的动机就是达到非动机,即纯粹的表达性行为。换言之,自我实现的动机是成长性的动机,而不是匮乏性的动机。

第六章 非动机的行为 June 28, 2019

应对性行为比表达性行为更多地受相对来说较外在的决定因素的控制。它往往是一个对于紧急情况、问题或需要的机能反应,这些问题和需要的解决与满足来自于物质世界或者文化世界。归根到底,正如我们看到的,它是以外界的满足物来补偿内在匮乏的一种努力

第六章 非动机的行为 June 28, 2019

表达性行为更多地受性格因素的制约,这一点与应对性行为形成对比(见下文)

第六章 非动机的行为 June 28, 2019

可以肯定,如果有人希望了解性格结构,可供研究的最好行为是表达性行为,而不是应对性行为

第六章 非动机的行为 June 28, 2019

理想的应对性行为是学习的结果,而理想的表达性行为则是天然的。感到绝望、气色好、愚笨或者发怒是不必经过学习的,但是做书架、骑车、穿衣则一般必须经过学习

第六章 非动机的行为 June 28, 2019

确实,在大部分时间里,表达同自我控制相比,给人的感觉更好、更有意思、更为实在、无须任何努力等

第六章 非动机的行为 June 28, 2019

而且还有——需要反复强调的是,一个健康的人并不是只会表达。他必须在想进行表达时能够进行表达。他必须能够使自己无拘无束。当他认为必要时,必须有能力抛开一切控制、抑制和防御。但他同样也必须有控制自己的能力,有延迟享乐、彬彬有礼、绒默不语的能力,有驾驭自己的冲动、避免伤害别人的能力。他必须既有能力表现出酒神的狂欢,也有能力表现出日神的庄重。他既能耐得住斯多葛式的禁欲,又能沉溺于伊壁鸠鲁式的享乐。他既能表达,又能应对。他既能克制,又能放任。他既能自我暴露,又能自我隐瞒。他既能寻欢作乐,又能放弃欢乐。他既能考虑现在,也能考虑未来。健康的人或自我实现的人在本质上是多才多艺的,他所丧失的人类聪明才智比常人少得多。他们的反应更加丰富完整,并且趋向于达到完备人性的[…]

第六章 非动机的行为 June 28, 2019

应对性行为在特性上是作为改变世界的一种努力而出现的,并且在这方面多少会取得些成功。相反,表达性行为通常对环境是没有影响的。即使它确实产生了这种影响,那也并不是预谋、主观意愿的或有目的的,而是无意的。

第六章 非动机的行为 June 28, 2019

应对性行为总是工具性的,始终是一个达到动机目标的手段

第六章 非动机的行为 June 28, 2019

表达必须被看做是相对来说非动机、非目的的,有别于具有动机和目标的应对

第七章 心理病理的起源 June 29, 2019

只有威胁性的剥夺才具有通常归因于一般性挫折的许多后果(通常是令人不快的后果)。

第八章 破坏性是本能的吗? June 29, 2019

实验的和观察到的事实似乎表明,正常的儿童事实上正如人们所说,经常都是怀着原始的敌意,具有破坏性和自私的。但是在别的时候,也许同样经常,他们也是慷慨的、富有合作精神的和无私的。决定这两类行为出现的相对频率的主要原则似乎是,当儿童感到不安全的时候,当他在安全需要、爱的需要、归属需要和自尊需要方面受到根本性阻碍和威胁的时候,他就会更多地表现出自私、仇恨、攻击性和破坏性来。在那些基本上得到父母的爱和尊重的儿童身上,破坏性则要少一些。而且在我看来,现有的一切证据都表明破坏性事实上确实越来越少。这意味着,儿童的敌意都是反应性、手段性或防御性的,而不是本能性的。

第八章 破坏性是本能的吗? June 29, 2019

另外还有一种特殊情况,这就是心理变态人格,具有这种人格的人所采取的许多攻击行为经常看起来是没有动机驱使的,也就是说,他是为进攻而进攻的

第八章 破坏性是本能的吗? June 29, 2019

可以简略地说,任何有关于行为决定的理论都必须包括至少以下三方面决定性因素的研究:(1)性格结构,(2)文化压力,(3)直接的情境或领域。

第八章 破坏性是本能的吗? June 29, 2019

当某人为了达到某一目的而扫除道路上的障碍时,也有可能附带着发生破坏性行为。婴儿在努力拿到远处的玩具时往往不会注意到他正踩着别的玩具

第八章 破坏性是本能的吗? June 29, 2019

即使退一步我们也必须承认,暴力之所以不可避免,其中一部分原因就在于人的本质,即便人的基本需要不时地会受挫,我们也必须承认这一事实

第九章 作为良好人际关系 的心理治疗 June 29, 2019

我们可以说心理治疗的进行有七种主要方式:(1)通过表达(动作的完成、释放、宣泄);(2)通过基本需要的满足(给予支持、担保、保护、爱、尊重);(3)通过去除威胁(保护、良好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4)通过洞察力、知识和理解的改善;(5)通过建议或权威(authority);(6)通过直接攻其病症,像在不同的行为治疗中那样; (7)通过积极的自我实现、个性化或成长。在人格理论更一般的意图层面上,这也是人格沿着文化和精神病学允许的方向变化的一系列可能的方式。

第九章 作为良好人际关系 的心理治疗 June 29, 2019

还应该指出,只有通过他人,这些基本需要的大部分才可以得到满足,大部分的治疗都必须在一种人际基础上进行。

第九章 作为良好人际关系 的心理治疗 June 29, 2019

那些经验主要在心理分析(深层次)疗法方面的人更可能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重要的治疗是顿悟而不是需要满足

第九章 作为良好人际关系 的心理治疗 June 29, 2019

对于友谊、婚姻等的人际关系的最终分析都将表明:(1)基本需要只能在人际关系之中得到满足,(2)这些需要的满足物准确地说就是那些我们已经称作基本的治疗医术的东西,即给予安全、爱、归属关系、价值感与自尊。

第九章 作为良好人际关系 的心理治疗 June 29, 2019

一种健全的友谊也允许表现出适当程度的服从、松懈、幼稚和愚蠢,因为如果不存在任何危险,并且他人所爱所尊敬的是我们自己而不是我们的面具与角色,我们就能返还我们的本来面目,感到软弱时就是软弱,感到迷惘时就想得到保护,希望卸下成人义务时变得天真幼稚。

第九章 作为良好人际关系 的心理治疗 June 29, 2019

我个人的判断是,完善的人是不可能的甚至是不可思议的,但人类比大多数人所认为的那样具有更大的可以改造的特性。至于完善的社会,在我看来这是无法实现的希望,特别是当我们考虑到这样明显的事实的时候:甚至造成一种美满的婚姻、友谊或长幼关系也几乎没有可能

第十章 达到正常与健康 的方法 June 29, 2019

单凭智慧或者理性是不能达到自我实现的。

第十章 达到正常与健康 的方法 June 29, 2019

完美的健康需要一个完美的世界,后者使前者成为可能。

第十一章 自我实现的人 June 29, 2019

对现实的感知 这种能力被注意到的第一种表现形式是辨别人格中的虚伪、欺骗、不诚实,以及大体正确和有效地判别他人的不寻常的能力

第十一章 自我实现的人 June 29, 2019

“超然独处”(solitude)。 他们常常可以超然于物外,泰然自若地保持平静,而不受那些在其他人那里会引起骚动的事情的影响。

第十一章 自我实现的人 July 2, 2019

这些人都具有显著或显现出来的民主特点。他们能够、也的确与任何性格相投的人友好相处,而无论其阶级、教育、政治信仰、种族或肤色情况如何。实际上,常常好像是,他们没有意识到这些区别,而这些区别对于普通人来说却是如此的明显和重要。 他们不仅具有这个最明显的品质,他们的民主感受也更为深厚。例如,他们觉得不管一个人有什么其他特点,只要某一方面比自己有所长,就可以向他学习。在这种学习关系中,他们并不试图维护任何外在的尊贵或者保持地位、年龄之类的优越感。甚至应该说,我的研究对象都具有某种谦逊的品质。他们都相当清楚,与可能了解的以及他人已经了解的相比,自己懂的太少了。正因为如此,他们才可能毫不装腔作势地向那些可以向其学习的、在某方面较自己有所长的人们表示真诚的尊重甚至谦逊。只要一位木匠是位好木匠,只要某人是自己行业中的行家里手[…]

第十一章 自我实现的人 June 29, 2019

不要害怕错误,投身进去,尽力而为,并希望能在错误中学习,逐渐地纠正错误。否则的话,目前对这个问题就只能是弃之不理了。

第十一章 自我实现的人 June 29, 2019

因此,一个非正式的试验表明,由于较少地受愿望、欲望、焦虑、恐惧的影响或较少地受由性格所决定的乐观或悲观倾向的影响,无论从当时已知的什么样的事实出发,他们对于未来的预测的准确率似乎总是比常人要更高。

第十一章 自我实现的人 June 29, 2019

与自我接受以及接受他人紧密相关的是:(1)他们没有防御性,没有保护色或者伪装;(2)他们厌恶他人身上的这类做作。假话、诡计、虚伪、装腔作势、面子、玩弄花招、以庸俗手法哗众取宠,这一切在他们身上异常罕见。既然他们甚至于能与自己的缺点和睦相处,那么这些缺点最终(特别是在晚年生活中)会变得令人感觉根本不是缺点,而只是中性的个人特点。

第十一章 自我实现的人 June 29, 2019

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绝对不存在罪恶感、羞耻心、沮丧、焦虑和防御心理,而是指他们很少有不必要的或神经质的罪恶感(因为非现实性)等。动物性的过程(例如性欲、排尿、怀孕、行经、衰老等)是客观事实的一部分,因此必须接受。

第十一章 自我实现的人 June 29, 2019

他们是以问题为中心,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

第十一章 自我实现的人 June 29, 2019

既然自我实现者是由成长性动机而不是由匮乏性动机推进的,那么,他们主要的满足就不依赖于现实世界、他人、文化或达到目的的手段,总之,是不依赖于外界来实现的

第十一章 自我实现的人 June 29, 2019

受匮乏性动机促动的人一定要有其他人,因为他们的主要需要的满足的大部分(爱、安全、尊重、威信、归属)只能来源于他人。但是,由成长性动机推进的人实际上却有可能被他人妨碍。

第十一章 自我实现的人 June 29, 2019

自我实现者具有奇妙的反复欣赏的能力,他们带着敬畏、兴奋、好奇甚至狂喜、清新而又天真无邪地体验生命的基本内涵,而对于其他人,这些体验也许已经变得陈旧——威尔逊(C.Wilson,1969)称之为“新奇”的东西。对于自我实现者,每一次日落都像第一次看见那样美妙,每一朵花都温馨馥郁,令人喜爱不已,甚至在他见过许多花以后也是这样。

第十一章 自我实现的人 June 29, 2019

我越来越相信,对自身幸福的熟视无睹是人类罪恶、痛苦以及悲剧的最重要的非邪恶起因之一

第十一章 自我实现的人 June 29, 2019

不幸的是,妻子、丈夫、孩子、朋友在死后比生前更容易博得爱和赞赏。其他现象,如身体健康、政治自由、经济富足等也是如此。它们的真正价值只有在丧失后才被认识到。

第十一章 自我实现的人 July 2, 2019

如果一个人的视野不够宽广深邃,那么他就可能体会不到这种与人类的认同感

第十一章 自我实现的人 July 2, 2019

自我实现者在思想、冲动、行为、情感上与其他人毕竟大不相同。在这些方面,在某些基本方式上,自我实现的人就像一个异乡中的异客,很少有人真正理解他,不管人们可能多么喜欢他。他经常为普通人的缺点而沮丧、气愤,甚至被激怒,虽然通常来说,这都是些不足挂齿的小事,但有时也会变成痛苦的不幸

第十一章 自我实现的人 July 2, 2019

这些研究对象本身就是杰出人物,他们选择的朋友也是杰出人物,但他们是性格、能力、天赋上的杰出人物,而不是出身、种族、血统、家族、家庭、寿命、青春、声誉或权力方面的杰出人物。

第十一章 自我实现的人 July 2, 2019

自我实现者有一种难以琢磨的最深奥也最模糊的倾向:只要是一个人,就给他一定程度的尊重,甚至对于恶棍,他们似乎也不愿超越某种最低限度去降低、贬损或侮辱其人格。

第十一章 自我实现的人 July 2, 2019

可以这样说,这些人的道德力量很强,有明确的道德标准,他们只做正确的而不是错误的事。

第十一章 自我实现的人 July 2, 2019

自我实现者的行为几乎总是表现得手段与目的的界线泾渭分明。一般地说,他们关注于目的,手段则相当明确地从属于目的

第十一章 自我实现的人 July 2, 2019

我们不妨承认这个事实:所谓的天才们显示出我们难以理解的能力。总之,他们似乎被专门赋予了一种冲动和能力,而这些冲动和能力与该人人格的其余部分关系甚微,从全部证据来看,是该人生来就有的

第十一章 自我实现的人 July 2, 2019

也许,我们现在讨论创造力时,只是在从结果的角度来描述我们前面称之为更加新颖、更具洞察力和更有效的感知。这些人似乎更容易看到真实的、本质的东西。正因为如此,他们相对于那些更狭隘的人更具有创造力。

第十一章 自我实现的人 July 2, 2019

我们已经看到,这些人更少拘谨、更少受束缚、更少受限,一句话,更少为文化所同化。用积极的术语来表达就是:他们更自然、更具自发性和人性。别人在他们身上看到的创造力也是这一点引出的结果之一

第十一章 自我实现的人 July 2, 2019

肯定会受到控制,不会出现得过于频繁。假如没有扼杀力量,我们也许就能够认为每个人都会显示出这种特殊类型的创造性(Anderson,1959;Maslow,1958)。

第十一章 自我实现的人 July 2, 2019

从对文化的认可和文化认同这个单纯的意义上说,自我实现者都属于适应不良。虽然他们在多种方面与文化和睦相处,但可以说他们全都在某种深刻的、意味深长的意义上抵制文化适应,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内在地疏远于他们沉浸于其中的文化

第十一章 自我实现的人 July 2, 2019

在我们的文化中,所有这些人在选择服装、语言、食品以及做事的方式时,都同样圃于显然的习俗的限制。然而他们并不真正传统,当然更非赶时髦。表现出来的内在态度通常是这样的:一般来说,社会上流行哪些习俗对于他们并没有多大妨碍,换一套规则也未尝不可。虽然它们使生活舒适了些,但不值得小题大做。这里,我们又一次看到这些人的一个普遍倾向:接受大部分他们认为不重要、不可改变或对他们个人没有根本性关系的事情。

第十一章 自我实现的人 July 2, 2019

必要的时候,当遵从习俗变得过于恼人或代价过于昂贵、表面的习俗暴露出了它那浅薄的面目之时,就像抛开肩上的斗篷一样轻易地抛开它。

第十一章 自我实现的人 July 2, 2019

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可以称为有自主性的人,即他们受自己的个性原则而不是受社会原则的支配。

第十一章 自我实现的人 July 2, 2019

小说家、诗人和散文作家们常犯的错误,是把一个好人写得过分好,以至于把他漫画化了,结果使大家都不愿意做这种人

第十一章 自我实现的人 July 2, 2019

我认为大多数试图描写好人(健康人)的小说家把这些好人塑造成自命不凡的讨厌鬼、提线木偶或者不真实理想的虚假投影,而不是还他们以本来面目:身体强健、精神饱满、充满活力的个体

第十一章 自我实现的人 July 2, 2019

我们的研究对象偶尔会表现出异常的、出乎意料的无情。必须记住,他们是非常坚强的人,在需要的时候,他们能以超乎常人的能力表现出一种外科医生式的冷静

第十一章 自我实现的人 July 2, 2019

为了避免对人性失望,我们必须首先放弃对人性的幻想。

第十一章 自我实现的人 July 2, 2019

自我实现者以哲人的态度接受他的自我、接受人性、接受大部分社会生活、接受自然和客观现实,这自然而然地为他的价值系统提供了坚实基础。这些接受性价值,在整个日常的个人价值判断中占很大一个比例。他所赞成或不赞成的、他所忠于的、他所反对的或建议的、他所高兴的或不高兴的,往往都可以被理解为是这种接受性的潜源特质的表面衍生物。

第十一章 自我实现的人 July 3, 2019

两者的价值体系不同,事实上也必然不相同。

第十一章 自我实现的人 July 2, 2019

一句话,在健康者身上,欲望与理性相互吻合,天衣无缝。圣奥古斯丁说:“挚爱上帝,为所欲为”,这句话可以恰当地解释为“做健康者,为所欲为”。

第十二章 自我实现者的爱情 July 3, 2019

我们必须理解爱情,我们必须能够传授它、创造它、预知它,否则世界就会迷失在敌对与怀疑之中

第十二章 自我实现者的爱情 July 3, 2019

几乎可以肯定,在这种关系中,他们倾向于越来越完全的自发性,倾向于解除防御、放弃角色扮演、放弃尝试和努力。随着这种关系的发展,他们的亲密、坦诚和自我表现也与日俱增,而在这一切的高峰是一种罕见的现象。得自这些人的报告表明,与亲爱的人在一起,人可以成为自己、可以感到自由自在;“我可以不拘礼数”。这种坦诚还包括让伴侣自由地看到自己的缺陷、弱点、生理上和心理上的缺点。

第十二章 自我实现者的爱情 July 3, 2019

健康的爱情关系所产生的最深刻的满足之一就是,它允许最大限度的自发性、最大限度的自由自在、最大限度的对威胁的防御和防护。在这样一种关系中,一个人完全没有必要警戒、隐瞒、力求引人注目、感到紧张、言行谨慎、压抑或抑制

第十二章 自我实现者的爱情 July 3, 2019

心理健康(其他情况也相同)来自于爱的获得而不是爱的剥夺

第十二章 自我实现者的爱情 July 3, 2019

健康人的性与爱能够,而且在绝大多数时候的确是,完美地交融在一起的

第十二章 自我实现者的爱情 July 3, 2019

性高潮可能会带来神秘体验,但在其他时间里可能很不重视它。这就是说,自我实现者的性快乐可以十分强烈,同样也可以毫不强烈

第十二章 自我实现者的爱情 July 3, 2019

自我实现者显得远比普通人更坦然地承认自己为异性所吸引

第十二章 自我实现者的爱情 July 3, 2019

,这种超越自我界限的需要完全可以成为类似我们那种对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需要,也就是说,如果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那么人就会以这种方式或那种方式生病,这一点似乎是十分清楚的

第十二章 自我实现者的爱情 July 3, 2019

自我实现者不会随便地利用别人、控制别人或忽视别人的愿望。

第十二章 自我实现者的爱情 July 3, 2019

两性之间的这种尊重关系的一个有趣的方面就是,这种尊重关系常常被相反地理解为是缺乏尊重,例如,我们都清楚地知道,大量所谓尊重女性的标志实际上都是从不尊重女性的过去遗留下来的残余,时至今日,也还可能是无意识地表现出在内心深处对女性的蔑视。当一位女士进屋时,男人总要起立、请她入座、帮她挂好外套,让她先进门、给她最好的东西、一切东西都让她首先挑选。此刻所表现出的这些文化习惯从历史和动力学上说都隐含着这样一个观点,即女人是弱者、无力照顾自己,因为所有这一切都意味着保护,就像对弱者和低能者的保护一样。总的来说,具有自尊心的女人对这类尊敬的标志常常感到厌恶,因为她们清楚地知道,所有这些都可能具有正好相反的含义。自我实现的男人真正地并且从根本上倾向于把女人看作伴侣、平等的人、朋友,是完整[…]

第十二章 自我实现者的爱情 July 3, 2019

在健康人身上所发现的爱情可以被更好地描绘成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赞赏,类似于当我们被一幅优美的绘画打动时所体验到的油然而生的敬畏和欣喜

第十二章 自我实现者的爱情 July 3, 2019

圣·贝尔纳(St.Bernerd)说得十分贴切:“爱情不在自身以外寻找原因和界线,爱情是其自身的成果,是其自身的乐趣。因为我爱,所以我爱。我爱,为的是我可以爱……”(Huxley,1944)

第十二章 自我实现者的爱情 July 3, 2019

我已经指出,自我实现者可以被定义为不再受安全需要、归属需要、爱的需要、地位需要和自尊需要驱使的人,因为这些需要已经获得了满足。那么一个爱的需要已经获得了满足的人为何还要恋爱呢?一个被剥夺了爱的人之所以恋爱,是因为他需要爱、渴望爱,因为他缺乏爱,所以他就被驱使去弥补这一致病的匮乏。自我实现者没有严重的匮乏需要弥补,我们必须认为,他们已经从匮乏中解脱了出来,可以去寻求成长、成熟和发展了,一句话,可以去寻求最高的个体和人类天性的满足和实现了。

第十二章 自我实现者的爱情 July 3, 2019

在自我实现者的爱情中少有艰辛、紧张或奋斗,而这一切都强烈支配着普通人的爱情

第十二章 自我实现者的爱情 July 3, 2019

自我实现者保持着一定程度的个性、独立性和自主性,初看上去,这与我在上面描述的那种同一和爱情是相矛盾的

第十二章 自我实现者的爱情 July 3, 2019

自我实现者在一切人中既是最有个性的,又是最富有利他主义精神、最喜欢交际和最富有爱人之心的。

第十三章 自我实现者的 创造性 July 4, 2019

明显的是,有一些最富有才华的人类天才肯定不是心理健康的人,例如,瓦格纳、凡·高、拜伦等

第十三章 自我实现者的 创造性 July 4, 2019

自我实现的创造性的一个基本的方面似乎就是一种特殊的感知,类似于童话中孩子看到国王没穿衣服的这种感知(这也与把创造性看做是一种产品的看法相冲突)。这些人可以看到新鲜的、天然的、具体的和形象化的事物,也可以看到属类的、抽象的、仪式性的、分门别类了的事物

第十三章 自我实现者的 创造性 July 4, 2019

我的所有研究对象相对来讲都更具自发性,更富有表达能力。他们能够表达得更加“自然”,行为更少受束缚和抑制;他们的行为似乎能够更容易和流畅地得以展开,更少停滞和自我非难。这种不受钳制、不惧怕别人奚落而表达想法和冲动的能力被证明是自我实现的创造性的一个非常基本的方面

第十三章 自我实现者的 创造性 July 4, 2019

我的另一个观察结果就是,自我实现者的创造性在许多方面类似于天然快乐、无忧无虑的儿童的创造性

第十三章 自我实现者的 创造性 July 4, 2019

他们或者是保持了或者是重新获得了至少两种孩子气主要的方面,即他们不墨守成规,或者说“对体验开放”;再就是,他们具有自如的自发性和表达性

第十三章 自我实现者的 创造性 July 4, 2019

他们的天真的感知和表现是与老练结合在一起的。无论是哪种情况,给人的感觉都是,我们似乎是在与内在于人性中的一个基本特性打交道,它是所有人或大部分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潜能,但在人的文化适应过程中常常被遗弃、埋没或抑制了。

第十三章 自我实现者的 创造性 July 4, 2019

自我实现的人相对来说更不惧怕未知、神秘、令人迷惑的事物,倒是常常被它们深深地吸引住;也就是说,把它们挑选出来,苦苦地研究思索它们,沉浸于其中

第十三章 自我实现者的 创造性 July 4, 2019

疑惑、试探、不确定,以及因此而暂停做出决定的必要性——这些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一种折磨,对某些人来说却可能是一种令人愉快的刺激性挑战,是生命的高潮而不是低潮。

第十三章 自我实现者的 创造性 July 4, 2019

我的研究对象如此地把相反的事物合在一起,它使我认识到,把自私与非自私看成是矛盾和相互排斥的这种看法本身,就是人格发展还处于低水平的特征

第十三章 自我实现者的 创造性 July 4, 2019

高峰体验的一个方面就是彻底地(虽然是瞬间的)失去恐惧、焦虑、抑制、防御和控制,就是放弃自我克制、延迟和抑制

第十三章 自我实现者的 创造性 July 4, 2019

对于我们的研究目标来说,经典弗洛伊德理论的用处不大,并且它实际上还部分地与我们所掌握的资料相冲突。它基本上是本能心理学,是关于本能冲动及其变化的研究,并且,弗洛伊德基本的逻辑论证看上去最终就是在本能冲动以及对本能冲动的防御之间的论证。

第十三章 自我实现者的 创造性 July 4, 2019

伟大的作品不仅需要灵感、高峰体验,它还需要勤奋的工作、长期的训练、无情的批判、完美的规范等

第十三章 自我实现者的 创造性 July 4, 2019

在自发性之后是深思熟虑;在接纳之后是批判;在直觉之后是严密的思维;在大胆行动之后是警觉;在幻想和憧憬之后是现实的考虑

第十三章 自我实现者的 创造性 July 4, 2019

高峰体验降临到某个人身上;但由人成就伟大的成果。它可以被描述为阳刚阶段继发于阴柔阶段。

第十三章 自我实现者的 创造性 July 4, 2019

自我实现者的创造性首先强调的是人格(personality),而不是成就,因为这些成就是人格的附产物,是从属于人格的。自我实现创造性强调的是性格学上的品质,如勇敢、勇气、自由、自发性、清楚明了、整合性和自我接受等

第十四章 新心理学的问题 July 4, 2019

对于自我实现的人来说,重复、接触以及无道理的回报变得越来越不重要。通常形式的广告很可能对他们不起作用。面对广告的自吹自播、胡乱联想、庸俗趋众以及广告简单、毫无意义的重复,他们很不易为之动心。甚至,这反而可能引起消极的后果——他们不是更可能而是更不可能买这商品了。

第十四章 新心理学的问题 July 4, 2019

无动机、无偏见、无私的知觉。鉴赏。敬畏。景仰。无选择的注意。有大量对于陈规俗套的研究,却几乎没有对于新鲜的、具体的、柏格森主义的现实的研究。

第十四章 新心理学的问题 July 4, 2019

人越健康,他们各种能力之间的联系就越多

第十四章 新心理学的问题 July 4, 2019

积极的情绪(如愉快、沉着、宁静、坦然、满足、接受)尚未被研究透彻。怜悯、同情、博爱也是如此。

第十四章 新心理学的问题 July 4, 2019

我们能否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而不会对它们熟视无睹?

第十四章 新心理学的问题 July 4, 2019

在一定程度上,人类是在追求自己的目标、目的和终点,而不是被盲目的冲动和内驱力所驱使。当然,盲目的冲动也会出现,但不是单独出现。完整的人类活动要求两者都出现。

第十四章 新心理学的问题 July 4, 2019

“一切似乎都是旨在保护生命,很少努力使生命有意义”,波因卡尔(H.Poincare)说,他的困难不在于谋生,而在于在谋生的余暇中能够不至于感到无聊。

第十四章 新心理学的问题 July 4, 2019

我们必须满足于一个根据情况是什么样而不是根据情况应该是什么样来获得的智力的定义吗?整个智商的概念与智慧完全是两回事。它是一个纯技术的概念

第十四章 新心理学的问题 July 4, 2019

思维同时也是自发的、娱乐性的、愉快的,并且常常自动地、毫不费力地产生出来,就像肝脏分泌胆汁一样。对这样的人来说,做一个能够思维的动物是享受,他们用不着在受折磨或烦恼时才产生思维。思维并不总是有方向、有组织、有动机、有目标的。幻想、梦想、象征、无意识思维、稚气、情感思维、心理分析的自由联想,这些都以自己的方式具有生产性。健康者的许多结论和决定都是借助于这些方法做出的,它们在传统上与理性对立,但实际上与理性是协作的。

第十四章 新心理学的问题 July 4, 2019

应该时刻记住,以动物为对象的研究势必要漏掉人类独有的那些能力,例如殉道、自我牺牲、惭愧、符号、语言、爱情、幽默、艺术、美、良知、内疚感、爱国主义、理想追求、诗歌与音乐创作、哲学与科学研究等

第十四章 新心理学的问题 July 4, 2019

自我实现者的品味、价值观、态度和选择不是建立在相对的、外在的基础上,而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内在的、现实的基础上。因此,他们追求的是真、善、美,而不是假、恶、丑,他们生活在稳定的价值观念体系中,而不是生活在毫无价值观念的机器人式的世界中(在这个世界中只有风格、一时的风尚、他人的意见、模仿、建议、威望)。

第十五章 关于科学的 心理学研究 July 4, 2019

科学产生于人类的动机,它的目标是人类的目标。科学是由人类创造、更新以及维持的。它的规律、组织以及表达,不仅取决于它所发现的现实的性质,而且还取决于完成这些发现的人性的性质。

第十五章 关于科学的 心理学研究 July 4, 2019

最后,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其他任何人类的需要都可以成为涉足科学、从事或者深入研究科学的原始动机。科学研究,也可以作为一种谋生手段、一种取得威望的源泉、一种自我表达的方式或者任何神经症需要的满足

第十五章 关于科学的 心理学研究 July 4, 2019

这个论点还必须包括以下几个对全人类来说是最普遍性的倾向:抽象、分类、发现相同点和不同点,以及大体上有选择性地注意现实并依据人的兴趣、需要、愿望和忧虑来改变和重新安排现实

第十五章 关于科学的 心理学研究 July 4, 2019

人类生活在现实世界中,当然不得不对现实让步,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人类就不能够拥有与自然不同的内在规律

第十五章 关于科学的 心理学研究 July 4, 2019

按实在的本来面目,而不是按我们对它的喜好去认识实在,无论是从“纯粹的”无利害关系的好奇心角度看,还是从为了当前人类的直接目的而预测和控制实在的角度看,都是妥当的

第十五章 关于科学的 心理学研究 July 4, 2019

科学仅仅是认识有关于自然、社会以及心理实在的一种手段

第十五章 关于科学的 心理学研究 July 4, 2019

科学中的心理多元论使我们懂得,有许多道路通向知识和真理,创造性的艺术家、哲学家、人道主义作家,不论是作为个体还是作为单一个体中的若干侧面,都能成为真理的发现者。

第十五章 关于科学的 心理学研究 July 4, 2019

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我们可以认为一个愉快的、无忧无虑的、平静的以及健康的科学家(或艺术家、机械师或行政官员),比起他在不愉快的、忧虑的、不安定的以及不健康的时候,是更好的科学家(或艺术家、机械师或行政官员)

第十六章 方法中心与问题 中心 July 4, 2019

我用方法中心一词指代这样一种倾向:认为科学的本质在于它的仪器、技术、程序、设备以及方法,而并非它的疑问、问题、功能或者目的。在其简单的形式上,方法中心将科学家混同于工程师、内科医生、牙科医生、试验室技师、吹玻璃工人、尿液分析家、机器操作工等。在思考的最高层次上,方法中心体现为将科学与科学方法混而一谈。

第十六章 方法中心与问题 中心 July 4, 2019

持方法中心论的科学家往往不由自主地使自己的问题适合于自己的技术而不是相反。他们往往这样发问:用我现在掌握的技术和设备可以攻克哪些课题呢?而不是像通常应该的那样向自己提问:我可以为之奉献精力的最关键、最紧迫的问题是什么?如果不是如此又怎样来解释下面的现象呢:大多数平庸的科学家将毕生精力耗费在一个狭小的区域内,这个区域的疆界不是由关于世界的一个根本性问题来划定,而是由一件设备或者一种技术的局限性来划定的

第十六章 方法中心与问题 中心 July 4, 2019

科学上的问题和疑难几乎不可能用公式来表达,不可能将其分类或者归入档案系统。过去的问题不再是问题,而是答案。将来的问题尚未出现

第十六章 方法中心与问题 中心 July 4, 2019

以方法中心为根基的正统观念鼓励科学家保持“安全、明智、稳妥”,而不是“大胆勇敢”;它使科学家的事业仿佛是在平坦的路上一寸一寸向前移动,而不是在未知领域中开辟新径

第十七章 陈规化的认知 与真正的认知 July 4, 2019

在标签化感知的许多例证中,我们可以列举人们对以下各种东西进行感知时的那种倾向: (1)那些熟悉、陈旧的东西,而不是那些陌生、新鲜的东西; (2)那些系统化和抽象的东西,而不是那些实际的东西; (3)那些有组织、有结构和单一的东西,而不是那些混乱的、没有组织的和模棱两可的东西; (4)那些已经命名的或可以命名的东西,而不是那些没有命名的和不能命名的东西; (5)那些有意义的东西,而不是那些无意义的东西; (6)那些习以为常的东西,而不是那些异乎寻常的东西; (7)那些人们期待的东西而不是那些出乎意外的东西。

第十七章 陈规化的认知 与真正的认知 July 4, 2019

记忆和思维所处理的,实际上不过是来自于现实的静态抽象物或者理论建构,而不是现实本身。

第十七章 陈规化的认知 与真正的认知 July 4, 2019

齐美尔(Simmel)说得好:“科学家看见某物是因为他了解它,而艺术家了解某物则是因为他看见了它。”

第十七章 陈规化的认知 与真正的认知 July 4, 2019

艺术家和科学家都必须执行同一道命令:“必须认识整个现实”。

第十七章 陈规化的认知 与真正的认知 July 4, 2019

西班牙谚语所说的:“习惯起初如蛛丝,最后如钢缆。”

第十七章 陈规化的认知 与真正的认知 July 4, 2019

我们在这里遇到了一个悖论,习惯同时既是必要的又是危险的,既是有用的又是有害的。毫无疑问,习惯能节省我们的时间、努力和思维,但使我们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它们是适应的一个最重要的武器,但它们却又对适应起着阻碍的作用。它们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但归根结底却又与新的非标签化思维背道而驰。也就是说,它们对新问题是束手无策的。在我们使自己适应世界的时候习惯尽管有用,但它们却常常阻碍我们的发明能力和创造性,也就是说,它们常常阻碍着我们去使世界适应我们自己。最后,它们常常以一种懒惰的方式代替了真实的和新鲜的注意、感知、学习和思维。

第十七章 陈规化的认知 与真正的认知 July 4, 2019

不同的人是根据不同的、适合他们个人癖好的标签来进行分类的,但他们却都能成功地把经验标签化

第十七章 陈规化的认知 与真正的认知 July 4, 2019

一个人完全有可能按照在他生命的头十年中所获得的一套完整观念来生活,这套观念也许从未有过、将来也不会有任何哪怕是细微的改变

第十七章 陈规化的认知 与真正的认知 July 4, 2019

这一原则可以简化成这样一句箴言:“我不知道——让我们来看看。”这就是说,每当一个人面对着一个新的情景,他并不是毫不犹豫地用以前已经明确决定好了的方式来对它进行反应。

第十七章 陈规化的认知 与真正的认知 July 4, 2019

思维是一种技巧,凭借着它,人类能够创造出某种新的东西,而这又意味着,思维必须不时地与已经得出的结论发生冲突,并且在这个意义上是革命性的

第十七章 陈规化的认知 与真正的认知 July 4, 2019

从这一观点来看,思维可被看成是学习的对立面,而绝不是一种学习类型。夸张一点说,思维几乎可以被定义为一种突破我们的习惯、忽略我们的过去经验的能力。

第十七章 陈规化的认知 与真正的认知 July 4, 2019

我们还可以看到,许多人的观点是通过模仿或依靠权威人士的建议而形成的。这类实例提供了另外一种类型的陈规化结论

第十七章 陈规化的认知 与真正的认知 July 4, 2019

在生活的绝大多数领域中,我们所得出的结论和解决问题的办法多半都属于这种类型。我们在想问题的时候,也注意看别人得出了什么样的结论,以便我们自己也能得出同样的结论。显而易见,这样的结论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思想,也就是说,这种结论并不是由问题的本质所决定的,而是一些从别人那里拣来的陈规化结论,我们相信别人胜过了相信自己。

第十七章 陈规化的认知 与真正的认知 July 4, 2019

我们的教育几乎从不努力去让人学会直接观察现实。相反,却让人戴上一副预先造好的完整的眼镜,借此去观察世界的每一个方面,如应该相信什么,应该喜欢什么,应该赞同什么,应该感到什么有罪。一个人的个性很少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也很少有人鼓励他鼓起勇气,以自己的方式去看待现实,破除迷信,勇于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

第十七章 陈规化的认知 与真正的认知 July 4, 2019

我们提出的一个建议就是,科学家应该学着尊敬诗人。科学家通常都认为他自己的语言是精确的,而所有其他语言则都是不精确的。但是诗人的语言如果说不是更精确一些的话,起码也是更真实一些。有时候这种语言甚至比科学家的语言还更精确一些

第十七章 陈规化的认知 与真正的认知 July 4, 2019

阿尔道斯·赫胥黎(Aldous Huxley)说:“随着一个人的成长,他的认识在形式上日益发展成概念性的,日益变得有系统起来,认识中那些与事实相关的功利的内容也骤然大增。但是人们原来的那种对事物进行直接把握的能力却会出现某种退化,人的直觉能力也会变得迟钝起来,甚至会荡然无存。这样一来,他所取得的那些收获就被抵消了。”

第十八章 心理学的整体 论方法 July 4, 2019

一般说来,自尊心弱的人比自尊心强的人对宗教更虔诚,但显而易见,另外也有很多别的因素来决定宗教虔诚的程度

第十八章 心理学的整体 论方法 July 4, 2019

克莱伦斯·德埃的父亲所说“这有益于愚昧的芸芸众生,所以我必须顺应时代”。

第十八章 心理学的整体 论方法 July 4, 2019

一般来说,他们对自己的同类怀有很深的敌意,有时是有意识的,有时是无意识的。这样形容这种人真是再贴切不过:他们往往将自己的困境领悟成一种世界性的危机。

第十八章 心理学的整体 论方法 July 5, 2019

或者,如果我们举一个人的容貌为例,我们能轻易地发觉,一个人可以有一个奇形怪状的鼻子、一双小眼睛、一对大耳朵,但仍然十分英俊(说一句时髦的俏皮话,就是“他生就一张丑脸,不过丑脸在他脖子上显得英俊。”)。在这里,我们同样既可以考虑逐个加起的独立部分,也可以考虑虽由部分构成,但有一种“风味”的整体,这种风味不同于由单个部分所带给整体的任何东西。我们在这里可以得出的症候群定义是,它由具有一种共同的心理风味的多种多样的因素所构成。

第十八章 心理学的整体 论方法 July 5, 2019

例如,我们常常可以从一个特定的单个部分来推断、演绎某个整体,比如,我们只需要听一个人笑一次,便几乎可以肯定他感到不安全,再如,我们仅仅从人们对服饰的选择,就可以知道他们的自尊心的大体情况。当然也得承认,这样一个从部分得来的判断通常不如一个从整体得来的判断更令人信服。

第十八章 心理学的整体 论方法 July 5, 2019

再如,一个人可以采取一种傲慢专横、高人一等的态度以保持自己的安全感。他如果不是感到被排斥、被嫌弃(不安全),便不会采取这种态度。然而,这种态度却恰恰使人们更加厌恶他,但这又反过来增强了他对专横傲慢态度的需要。

第十八章 心理学的整体 论方法 July 5, 2019

在种族歧视中,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这类的循环决定。怀有种族仇恨者会指出某些让他们讨厌的性格以开脱自己的仇恨,但被厌恶人群的这些性格却几乎都部分地是这种仇恨和遗弃的产物

第十八章 心理学的整体 论方法 July 5, 2019

如果一个症候群的水平被迫改变,人们常常可以注意到这种变化仅仅是暂时的。例如,一种创伤性的经历往往只有极为短暂的影响。然后就可能会自发地调整回以前的状态。或者,创伤所引起的症状会被轻而易举地消除

第十八章 心理学的整体 论方法 July 5, 2019

自尊心差的人一般比较谦虚和害羞

第十八章 心理学的整体 论方法 July 5, 2019

安全感极强的人一般是无所畏惧的,但他们身上却常有特殊的恐惧。这些恐惧的原因往往可以归结为过去特殊的经历。我发觉,这种人身上的恐惧是非常易于摆脱的。简单的重新调整,榜样的力量,告诫他们要意志坚强,付诸理智的解释,以及其他此类的表面化的心理治疗措施常常就已经足够了。然而,对确实缺乏安全感的人身上的恐惧来说,这些简单的行为疗法收效就不会那么显著了

第十八章 心理学的整体 论方法 July 5, 2019

换言之,一个缺乏安全感的人趋于发展成一个完完全全、始终如一地缺乏安全感的人,一个自尊心强的人趋于发展成一个自尊心始终强的人

第十八章 心理学的整体 论方法 July 5, 2019

一个相当缺乏安全感的人发展到极端缺乏安全感,一个有相当安全感的人发展到极富安全感

第十八章 心理学的整体 论方法 July 5, 2019

总的说来,达到主要生活目的的道路往往是由各种文化的性质所决定的。自尊得以表达以及获得自尊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尽管不是完全地,是由文化来决定的

第十八章 心理学的整体 论方法 July 5, 2019

缺乏安全感的人,依照他们自尊心水平的高低,不是离群索居、不愿抛头露面,就是公开寻衅、敌视一切。有安全感的人,由于自尊心水平有从低到高的不同,可以谦卑或傲慢,可以是追随者或是领导者

第十八章 心理学的整体 论方法 July 5, 2019

谦虚的感受主要是由自尊所决定的

第十八章 心理学的整体 论方法 July 5, 2019

我们再重复一遍:有两种观察各种要素的方法。例如,脸红可以是独立的脸红(一个分解成分),也可以是有上下文的脸红(一个整体性成分),前者涉及某种“似乎”假设,“似乎它在世界上是完全独立的,同世界的其他部分没有关系”

走向积极的心理学 July 5, 2019

所有的人类关系、所有的人类制度以及整个人类文化,都是以人性为依据的。由于我们对人性所知甚少,通常是一些不正确的人性理论就代替了有条理、有根据的论据以及业已证实的规律在发生作用。这些关于人性的理论,不管正确与否,一直都是各种神学、政治和经济哲学以及人类据以生存的社会信仰的根基。

走向积极的心理学 July 6, 2019

心理科学在表现人类消极方面获取的成功一直比它表现人类积极方面大得多。它向我们展示了人类大量的缺点、疾病、罪恶,但很少揭示人类的潜力、美德、可能的抱负或者可能达到的心理高度

走向积极的心理学 July 6, 2019

最后,我再提出一个较次要的论点。也许它略带感情因素,但我亲身体验到它是悲观和泄气的根源。如果一个人专注于研究精神错乱者、神经症患者、精神变态者、罪犯、违法者、意志薄弱者,他对于人类的希望必然会越来越有限制,越来越目光短浅,越来越退缩。他对人的期待会越来越少

走向积极的心理学 July 6, 2019

与目前的消极心理学,即由研究病人或普通人而产生的心理学相比,通过研究健康人而产生的心理学完全可以被称为“积极心理学”

后记 亚伯拉罕·马斯洛的 丰硕成果 July 6, 2019

马斯洛为一个能充分发挥功能的组织设定了36个假设或者说是前提条件。其中包括: (1)要相信在你的组织中所有人都有成功的愿望,他们都希望提高生产技能并反对浪费时间,他们都想把工作做好等。 (2)要相信员工希望感到自己重要,被需要,有价值,成功,骄傲,受尊重。 (3)相信每一个人都应该被信任。 (4)对于一个事件,每一个人都应该尽可能地被告之事实和真相。 (5)最后,要相信人们都有更多地与这个世界取得认同的倾向,并且渴望诸如真实、公正、完美等价值。(Maslow,1965,112)

后记 亚伯拉罕·马斯洛的 丰硕成果 July 6, 2019

一般说来,马斯洛的人类动机理论和自我实现学说与弗洛伊德学说和行为主义模型的差别很大

后记 亚伯拉罕·马斯洛的 丰硕成果 July 6, 2019

内在的、心灵内部的现象和过程比外部的表现更加重要

后记 亚伯拉罕·马斯洛的 丰硕成果 July 6, 2019

生活中的一切都是教育,而每个人都是教师,也永远都是一个小学生。

后记 亚伯拉罕·马斯洛的 丰硕成果 July 6, 2019

美国的一些著名企业如惠普、苹果电脑、得州仪器(Texas Instrument)、柯达和列维·斯特劳斯(Levi Strass)等,它们的管理风格都建立在个人责任、团队协作和对人的关心的基础上。这些大企业反映出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企业要想保持持续的生产力,就必须拥有高水平的相互依靠、相互信任和合作

后记 亚伯拉罕·马斯洛的 丰硕成果 July 6, 2019

自我实现的人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超越了他们所处文化中的价值,他们首先是人,是世界公民,然后才是美国人或其他国家的人。他们可以客观地看待这个社会,喜欢其中的某些部分,而不喜欢其他部分。(Maslow,1971,144,p.184)

后记 亚伯拉罕·马斯洛的 丰硕成果 July 6, 2019

斯坦福国际研究中心VALS项目的阿诺德·米切尔(Arnold Mitchell)这样写道:“以价值为基础的选择正在占主导地位,而不是仅仅以能力为基础。终究有一天人们能够用自己的所有能力去选择自己真正要过的生活,这一天正在来临。”

后记 亚伯拉罕·马斯洛的 丰硕成果 July 6, 2019

马斯洛曾经说过:他认为社会中如果有8%自我实现的人,那么这个社会就会很快成为自我实现的社会

附录 马斯洛与马克思 July 6, 2019

马斯洛人本心理学强调心理学研究要以人为中心,强调心理学研究不仅要研究人的低级本性,而且要研究人的更高的本性,强调自我实现需要是人的高级需要,高级需要和低级需要一样具有类本能的性质,人具有获得高峰体验的潜能等。应该说,以马斯洛为代表的人本心理学是迄今心理学中最强调“以人为本”、对人性理解相对而言最完整的心理学流派

附录 马斯洛与马克思 July 6, 2019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这里说得非常明确:需要就是人的本性

附录 马斯洛与马克思 July 6, 2019

生存型人格——指生存需要占优势的人格,这种人格一生中主要的精力都是用于求生存,即满足生存需要

附录 马斯洛与马克思 July 6, 2019

安全型人格——指生存需要有一定的满足,其注意力开始上升到安全需要,即要求生活进一步有保障、能够活得更长久的人格

附录 马斯洛与马克思 July 6, 2019

归属型人格——指生存需要和安全需要有一定满足,其注意力开始上升到归属需要,即要求建立家庭、繁衍后代的人格

附录 马斯洛与马克思 July 6, 2019

自尊型人格——指生存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有一定程度的满足,其注意力开始上升到自尊需要,即要求在事业上成功、实现个人价值的人格

附录 马斯洛与马克思 July 6, 2019

自我实现人格——指生存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自尊需要均已充分满足,其注意力开始集中于自我实现需要,即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和创造性的人格

附录 马斯洛与马克思 July 6, 2019

人类的五种普遍人格的更替刚好又与人类社会发展的五阶段相对应,也就是说,个体需要的发展要经由生存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自尊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这一过程,正好与人类的普遍人格从生存型人格、安全型人格、归属型人格、自尊型人格到自我实现人格的更替相对应,而人类普遍人格的这种更替,又正好与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五个社会发展阶段相对应


All Excerpts From

“动机与人格.” Apple Books. This material may b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2019年08月11日 14:39 于 上海圣约翰名邸

- - - - - -
written by 陈烨彬 Robin Chen , and published under (CC) BY-NC-SA.